淺談美術教學與德育
2017年8月29日 來源:新元鴻蒙兒童思維繪畫 瀏覽:3413次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精華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美術課的重要內容。
一、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勢在必行。
由于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人們的思想內容、生活方式、價值、幸福觀等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時時刻刻影響著學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正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社會上的某些腐敗丑惡現象已經侵蝕和正在影響著青少年學生們的幼小的心靈。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更談不上尊敬他人;有的學生不懂得奢侈、浪費是可恥的,而羨慕那些出手大方、穿戴時髦的學生;有的學生不喜歡學生和勞動;有的學生厭惡家長,老師對他的幫助教育……種種精神狀態為德育工作重重地敲響了警鐘、亮了紅燈;學生的德育工作存在著危機,所以必須把德育工作同培養跨世紀人才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永遠閃光!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實質上就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千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感情,良好的民族禮儀的總和,它內容豐富,它既是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教育的基本內容,雙是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在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過程中,按照一心為公,愛國愛民,學習雷鋒,尊師愛校,勤勞勇敢,誠實、堅強、吸禮貌、講衛生等方面教育學生。
必須用中華民族在千百年中形成的優秀民族傳統對學生進行陶情性教育,使他們從小受到熏陶,形成中華民族獨有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道德人格,從而使他們擔負起振興中華的歷史潮流重任。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永遠閃光。
三、利用美術課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重要途徑、方法。
進行傳統的美德教育,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通過上美術課,使學生的傳統道德認識、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有所提高:
我教美術課,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了教師授課、示范,對于有意義的畫題,要求學生不但要練習畫,而且還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且要討論,和自己的日常表現相對照,這樣,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教學效果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例如:我給四年級學生上美術課時,在講美術第九課:繪畫日記時,按照正常美術教學之后,組織學生回答問題后討論:你為什么選擇了哪一天的繪畫日記?具體意義在哪里?從中受到哪些傳統美德教育?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紛紛舉手回答:“因為那一天我幫軍屬王大娘干活兒了,助人為樂,才有意義……以前不愛干活兒,現在愿意原助軍屬干活兒、幫助老人干活兒,從中學會了勞動本領,懂得助人為樂是光榮的?!睘榱俗ズ寐鋵?,每當學完有意義的畫題之后,對學生進行行為考核,使學生做到知行統一。經過這樣的學習,在每個有意義的美術新課題的影響下,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操和意志都大大提高。
2、講美術課時,突出滲透點,找到知識與傳統美德教育的結合點。
要想教育好學生,我做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要樹立傳統美德教育意識,把傳統美德教育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備課時要挖掘教材中的滲透點;講課是要突出滲透點,找到知識與美德教育的結合點。
例如:在給三年級上美術課時,第二課:節日的餐桌,根據此課的課題、內容,針對有的學生不愛惜糧食的情況,不論備課和上課時,都找到了這樣一個滲透點:節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怎么得來的?你做為一名學生應當怎樣去做?有的學生回答得很好,說節日餐桌上的食品、菜類、肉類都是勞動人民用勞動換來的,我們要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勞動。這樣,使美術教學無形之中與其它學科互相配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傳統美德教育,收到好效果。是的,學生美術,首先要知道歌頌誰?學習什么?要在日常的美術課中,使學生深刻了解到:是勞動人民創造了物質財富,所以應該歌頌勞動人民,學習勞動人民忘我勞動的精神,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3、美術課中展示繪畫作品時,穿插進好人好事的繪畫作品,樹立榜樣,深入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傳統美德故事固然促人奮進,但最有說服力、最有影響力的還是學生身邊出現的好人好事,有些雖然是凡人小事,但都生動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上美術課時,利用一定時機,展示戰斗英雄的畫、雷鋒的畫、好人好事的畫,使學生從遠處著眼,學生戰斗英雄,保衛祖國,熱愛祖國;從近處著手、學雷鋒,做好人好事。為了搞好這方面的教育,我經常利用美術課的黑板畫,宣傳好人好事,讓學生做好人好事。積極的教育,使學生當中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形成了有事大家幫,集體有事大家管的風氣,有力地促進了良好風氣的建設。
4、美術課的傳統美德教育同《小學生守則》、《規范》教育相結合:
《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很密切的聯系,兩者是一致的,《守則》和《規范》是“形”,“美德”是“魂”。學生只有具備了美德,才能執行好《守則》和《規范》;而遵守《守則》和《規范》,反過來必將促進“美德”的形成。根據實際情況,我把《守則》和《規范》的某些重點概括成一些畫題,利用美術課,一方面讓學生練習創作畫,而且突出重點并緊密和“美德”教育聯系起來,使學生通過繪畫創作練習,受到了《規范》教育,真正提高了自身素質和美德。
5、美術課的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終生受益。
利用美術課展示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的圖片、畫片,如《黃繼光》、《邱少云》、《趙一曼》、《劉胡蘭》等等。認真貫徹四部委發出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通知,并把美術課的思想教育同傳統美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了使學生終生受益的效果。有的學生說:“原來只知道‘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等等,看完《黃繼光》、《邱少云》的畫片以后,知道了:心中不知道裝著什么‘王’,而應該是熱愛祖國的英雄?!蓖ㄟ^看這些英雄畫片,學生們更加懂得珍惜草命英烈們用流血和犧牲換來的今天幸福生活,進而用刻苦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用奉獻精神,奮斗精神去體現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含義。
6、美術課的傳統美德教育和家庭表現相結合: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所以學生在家的表現如何,也是傳統美德教育不可忽視的部分,針對有的學生在校表現好,在家表現差的狀況,利用美術課中的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在校在家要表現一樣好的教育。例如,美術教材中有一課題是《我的家庭》,當時在美術課堂上,我提問學生:“敘述你家的環境、擺設,并畫出來,另外談談你在家的表現”,學生們回答得很直率,有的說自己在家表現好些,有的說自己差些,這樣,無形之中就能使在家表現差的學生在心理有慚愧感,就能容易向在家表現好的同學學習,增強了傳統美德教育的自覺性。并且在美術課堂上,出示畫題:“我在家的表現。使學生增強了傳統美德的意識,使學校教師的教育、美術課教育和學生在家的表現相銜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